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解讀

車聯網面臨的挑戰

1、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不被使用者接受

密歇根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對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態度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普通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自己掌控汽車而非計算機,在505位調查物件中,大部分喜歡有人駕駛汽車,並且不太相信自動駕駛技術,同時也對自動駕駛技術表示擔憂。 其中有43.8%的受訪者表示對無人駕駛技術並不信任,40.6%的受訪者表示部分信任,只有大概15.6%的受訪者完全接受並相信無人駕駛技術。

 

對乘坐無人駕駛汽車的感受調查結果顯示,有35.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心",53.5%的受訪者表示"有些擔心",只有10.9%的受訪者表示"完全不會擔心",此外,有96.2%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可以自己去掌控汽車的油門、刹車和方向盤等一些關鍵操作。

 

2、技術上沒有統一標準

互聯網的節點是PC機,操作系統有Windows、MacOS、Linux,移動終端的節點是智慧手機,操作系統是Android、iOS,各個節點可以互相連通,交換數據。

 

車聯網的網路與移動互聯網相同,但缺少業界的統一標準,各個廠商使用的處理器不同,操作系統不同,感測器不同,導致車輛之間無法很好地通信。 且軟硬體沒有一致的標準,廠商各自為戰,最終導致的後果是難以通用,一款軟體或者設備只能適用於一種車型。

 

作為一個產業鏈,應該在各種汽車上形成統一,不論是寶馬、奧迪、勞斯萊斯還是長城、大眾、比亞迪都應該使用一套標準,接受的指令也都大致相似。

 

唯有標準化才可以做大做強。 沒有標準化最多算作局域網,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

 

3、技術瓶頸難以攻破

要開發一套完整、高效的車載系統,技術難度非常大,其複雜程度遠超於手機系統的開發。 就交互方式而言,雖然現在已經有很多高配汽車安裝了智慧車載系統,但更多的使用者在車內仍然選擇使用手機,他們一致的反饋是車載系統難用,而手機操作方便、好用。 手機的操作看似簡單卻耗時,僅發一個微信表情就需要4步:找到聯繫人-點擊表情按鈕-選擇表情-點擊發送。 而在車載系統中,並沒有時間允許司機進行如此冗長的操作步驟,根據上海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上海由於酒駕導致的致死事故占酒駕事故的2.6%,而同期由於開車使用手機造成的致死事故比例高達29.6%,因此車載系統首先需要進行一系列單手操作的改進,使駕駛員單手就可以完成一系列動作,且操作步驟不能太過繁瑣。 單單這一方面就有很高的技術要求。

 

車載系統的硬體裝置與手機也大不相同。 車載系統選擇硬體設備時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 高低溫的耐受能力、啟動時間、抗震能力、信號接收能力等,車載系統還需要和汽車本身相匹配,接入CAN總線、電源等,必須作為汽車整體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車聯網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必不可少。 以智慧交通為例,首先要解決車輛、人、道路基礎設施等方面的信息採集問題,之後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車聯網與智慧交通雲計算平臺是資訊化的關鍵。 在雲框架下進行車輛資訊的收集、處理、發佈交換、分析、利用,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在不同時間段內相同路段的路況不盡相同,加上車輛行駛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時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就可能造成錯誤的預計,難以達到預期的車輛監管與疏導效果。

 

4、安全問題難以保障

當汽車接入網路之後,問題隨之而來。 美國的兩位網路安全專家做了一項關於「黑入」切諾吉普車的實驗,這兩位網路安全專家通過筆記型電腦在家中就能控制吉普車的雨刮器、行駛速度、內置空調和電臺等一些設備,甚至還可以將車開進溝里。

 

駭客一旦將帶有病毒的軟體或程式植入車中,那麼我們的安全似乎就更難以保障,駭客可以竊取車主的通話資訊,可以了解車主每天的行車路線,偷走車主的愛車,遠端控制汽車,甚至造成慘烈車禍。 遙控鑰匙、藍牙連接、衛星電臺、遠端資訊處理部件等都可能成為駭客攻擊車輛的突破口,因此可能會陷入"越高配越危險"的怪圈。

 

車聯網的安全實際上就是移動終端的安全、互聯網的安全,如今移動終端的安全和互聯網的安全都難以保障,因此很多人會認為車聯網的安全更加遙遙無期。

 

5、感測器的合理應用

感測器是車聯網技術中的核心部件,是進行數據採集、信號量轉換的裝置。 汽車自動化程度越高,對感測器的依賴程度也就越大,目前在汽車的啟動器、發動機、地盤、變速箱等系統中都裝有感測器。 車輛使用的感測器如圖6所示,在汽車上各個角落都可能搭載感測器,以使汽車變得更加靈活,大大提高駕駛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然而並非感測器數目越大,汽車就越智慧,使用具有何種功能的感測器,如何合理利用排布感測器,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是目前工作需要創新與開發的方向。